您现在的位置:专区首页  >> 彩虹人生  >> 比赛赛况  >> 新闻正文


两岸职校校长呼吁: 用“工匠精神“助力双创工作

组委会 发表于 2016-08-18 11:45:43 点击数 3105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林智仁

 

“什么叫工匠?在我们职业院校怎么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8月12日上午,在位于福建福州举办的“匠心筑梦——两岸职业学校校长论坛”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邬宪伟一上台就向现场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挑战杯的职校校长、台湾职业院校代表等300多名嘉宾抛出了问题。

 

把“工匠精神“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间

 

“我很认同‘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其核心内涵就在于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邬宪伟说,“在我看来,职业院校要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能从制作作品到能够打造产品,然后再把产品打磨成艺术品,这就是培养了一个匠人的精神,因为匠人是在不断追求卓越的。”

 

邬宪伟进一步解释道,作品是什么?作品是自我欣赏,不一定能够卖给客户。但是如果作为产品,你做的东西就必须要符合客户的需要,当产品更进一步要变成艺术品的时候就属于升华了,你只有追求到极致,才能把产品变成艺术品。

 

他以学校培养珠宝专业的学生为例补充说,“我们有一个创业教育的孵化基地,所有的学生自己做的作业都是作品,但在这个创业孵化基地,所有学生的作品可以出售给别人,这就变成了一个产品,而且学校还鼓励学生在可行的情况下把这种戒指成批加工出来。这样够了吗?我们觉得还不行,我们希望在他的展品中心里,让它变成艺术品。所以学校每年搞评比,也鼓励学生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大赛。这些载体就是在培养匠人精神。”

 

这一观点得到了台湾长庚大学教授张锦特的认同。

 

张锦特举了个例子,六百年前瑞士由于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很多家庭的儿子被迫去当佣兵,女儿则只能到周边一些比较富裕的国家家庭中去当佣人。后面还出现了两个国家打仗,发现战场两方的年轻佣兵居然都是瑞士人的尴尬场景。但好在后来领导人宣布他们永久中立,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把力量转移到了培养工匠上面。瑞士人的一个观念就是:既然资源不多,那就更要懂得充分利用,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给客户提供无可挑剔的体验。众所周知,他们做的手表等产品在世界上认可度很高。“‘工匠精神’就是这种我要把东西做的非常好,好了以后还要再好,一直把它做得更好,不断超越自己的劲儿。“

 

此外,张锦特还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良心的体现。“我经常跟高职的老师提醒,你如果教学生,没有教他如何拥有良心,而只是教他把那个产品做的很好,也没有人要。为什么?因为他以后毕业了工作只是为了钱,他可能会做黑心食品,也可能制作产品偷工减料,所以‘工匠精神’是一个良心,职业院校需要把这种‘工匠精神’根植于每个学生的心间。“

 

 

“工匠精神”的培养不能只有“撇”没有“捺”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不是半个人,也不是机器人,而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能只有这一‘撇’而没有那一‘捺’。” 台湾新北莺歌工商学校校长孔令文认为,目前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教师创新创业精神的缺失。“双创”教育的核心依然是“教育”。职校生的培养不应忽视人文素养,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方面的重要作用。

 

据介绍,在台湾的一些职业院校都很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甚至在期中和期末考评中这一块还会占有相当的比重。

 

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国龙对此深以为然,在他看来,”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素养的培育,如果没有人文素质,就不可能有职业态度的端正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专业上不懈的创新动力。职业教育不可能将毫无实践经验的学生培养成一位大国工匠,但可以搭台子、架梯子,给学生成长为未来的大国工匠提供有效支持。职业院校要综合考虑学生个性特长、职业倾向、知识结构等影响因素,为学生选配合适的职业技能导师,开展个性化精细培养,使学生真正精通一门技艺,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了人文素养,如何让职校学生真正拥有一技之长?让上海出版印刷专科学校校长陈斌引以为傲的是,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标准来推动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改革,该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国际竞赛舞台上硕果累累。

 

“经过最近几年的训练,我们感觉到学校的确是建立了国际标准,这对于培养学生来说有很好的效果。“在陈斌的观念中,教师的成长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比如说我们把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国的的教授、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总裁判长教授请到我们学校来,干什么?让他们做示范,让这些世界顶级的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帮我们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教学,改进我们现有的教育过程中的不足。其实我们做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中国的学校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真正到实操的层面,我们确实有很多值得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的地方。“

 

此外,该校每年还拿出两百万资助学生短期出国游学。校方在暑期送学生去国外游学四到八周,学校一年资助一万块钱,如果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校在日本和韩国设立的一系列实践基地工作获得报酬。

 

“这些孩子去了国外以后,感触是非常深刻的。比如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通过我们学校的资助以后能够到法国巴黎卢浮宫临摹名著,感受塞上美术馆的印象派的名画,这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些感受有可能使得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以及职业规划的发展都进行了重新思考。”陈斌介绍说,除了学生以外,学校还每年拿出150万资助老师走出国门,并且规定每位老师在三年以内至少要出国一趟,半年以上的时间从事产学研,进行专业技能的提升,这对于了解把握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是很有帮助的。

 

职业教育可能更适合培养双创人才

 

“说到双创人才,很多人一开始可能都会想到是我们国家拔尖人才的培养。但在我三十多年的职业教育工作生涯当中,我发现一个特点,这就是职业教育可能更适合培养双创人才。” 邬宪伟说。

 

他进一步阐述道,首先,职业教育的课程自由度比较大。与职校学生相比,高中的学生受高考的牵制,课程的余地不是太大。另外,职校学生的潜力和爆发力比较大。因为职业学校的很多学生,在前九年的义务教育阶段,他的优势未被发现,所以一旦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之后,他可能会产生爆发力。第三,社会的容忍度对于这些职校的孩子来说比较大,也就是试错之后的心理压力会小些。“我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名校的毕业生今天去摆摊卖肉,可能很多媒体会马上去采访他,觉得很奇怪,你为什么会去做这个生意?而这个毕业生可能也会背负比较大的心理压力。但是一个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可能从卖袜子做起,最后做成了亿万富翁,可能没有人会奇怪。”

 

这个观点正在得到越来越多职校负责人的认同。

 

为了尽可能发挥职校培养双创人才的优势,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政校企协同培养的政策,成立了由院企两级党政一把手为主导的院企两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将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到学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每年的工作要点,并建立了院级领导职能部门、系级领导、全体教职员工的四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反映学生就业创业质量的量化指标,纳入到各系的目标任务、考核体系,并根据形势和学院的要求逐年修订,由学院组织相关部门逐项进行全面公开的考核评分,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不断规范和强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我们每年划拨学院学费至少1%作为就业创业的工作方向经费,2016年又增加了创新创业项目预算87万元,并增加了600多平方米的场所作为就业指导办公室、创业讲堂、就业创业的咨询室、职业心理辅导中心、创新创业工作室等,满足创新创业工作的需求。” 该校副院长欧阳少鸣表示,职业院校的双创教育大有可为。

上一条: 大国工匠时代呼唤爱拼搏职校生

上一条: 全国职业院校挑战杯决赛在福州举办

热点新闻 更多



最新新闻 更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