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专区首页  >> 彩虹人生  >> 比赛赛况  >> 新闻正文


这是一场挑战梦想的青春盛会

组委会 发表于 2016-08-18 11:51:26 点击数 4213

陈佳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陈璐 福建师范大学校媒记者 陈娜瑶

 

       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是汇聚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造活力的顶级赛事,更是成就广大职校学生挑战梦想的青春盛会。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他们感受到的是创新创效创业的无穷快乐和挑战自我的无穷魅力。

 

大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保佑莲的双手不住地翻转、变幻,速度较快,脸上挂着恬淡的笑容。她“指尖上的舞蹈”被指导老师张莉丽翻译成口语,观众静静地聆听一个特殊创业团队的故事。闭幕式上,来自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听障学生保佑莲站上了大赛特等奖的领奖台并作感言。

       “我们特殊,是因为我们听不到您的语言,导致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就业方面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平凡,是因为我们和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思想,有勤劳的双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保佑莲这番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令观众动容。

       保佑莲所在的夏玹彩居工作室,主要研究和开发云南民间工艺品,进行黑陶的装饰加工,包括掐丝工艺和重彩工艺,团队20余名成员都获得了陶瓷装饰工职业资格证书。在创业沉淀了一段时间后,团队以《听障人黑陶金丝彩砂工艺品创业项目》为题申报了本届大赛,并在384件进入决赛的作品中杀出重围,荣获特等奖。

       从事特殊教育工作8年多的张莉丽说:“特殊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一个人去某个单位上班,他们害怕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做这个创业项目正好可以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带给他们安全感和存在感。”像保佑莲一样的孩子天生具有“心静、眼敏、手巧”的优势,她们在系统的专业学习后,也渴望“成为行业内的熟练工人或者高级技师甚至行业大师”。据悉,该校还有一些肢体残疾但交流顺畅的学生,加入工作室担任“销售”,为工艺品技师和企业买主牵线搭桥。

       大赛29个特等奖项目之一《俏小渔无声手作坊》的代表周坚来自杭州聋人学校,他也有着和保佑莲一样的敏感、细腻。周坚的微信朋友圈封面是一个弯腰低头、制作陶器的男孩儿,面前整齐地摆满了待二次加工的作品。周坚用微信一字一顿地与笔者交流,经过语序重排,看出他在表达:“我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学校带我学习职业技术,让我找到了梦想。我第一次进全国比赛,没想到拿奖,非常高兴和感动。”

       周坚带来的参赛作品是团队自主设计、加工的“白蛇传”挂饰,在传统中国结艺术基础上,吸取了戏剧脸谱特点,增加陶艺内容,利用杭州民间故事做概念,创新了白蛇传系列陶结饰品。据陪同周坚参赛的学校科研实训处副主任黄开华介绍,“因市场中暂无同类产品,学生做的陶结销路特别好。”

       俏小渔工作室由学校组织成立于2013年1月,周坚是在工作室发展较为成熟之时加入的。目前,俏小渔形成四类产品:流行饰品;特色陶结,如钥匙扣、车挂、摆件等;个性化定制服务;以及教程服务。黄开华算了一笔账,毕业后学生如留在工作室,全职一月大概可制作手工艺品200件,每件平均售价100元,学生从中抽取手工制作费提成和利润,“收入比我们老师还高呢”。黄开华说,“我们的学生像‘散落的珍珠’,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把他们串起来,只要对手工感兴趣,哪怕已经毕业都可以通过加盟或兼职的方式参与进来,通过创业就业让这群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保佑莲更喜欢将自己的作品当做“传递爱心、传递正能量的信物”,她说:“此次大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我们会加倍的努力和付出,为更多的听障人自食其力、回归主流社会,创造一条创新创效创业之路。”

       与保佑莲、周坚想要摆脱视听障碍、走上创业之路不同,来自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电气专业的朱豪杰想改变人们听到的雷电噪音,于是和同学自费研发了脉冲式高压电弧发生装置,创造出“会唱歌的闪电”。本届大赛作品展上,朱豪杰的“大块头”作品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希望能继续完善它,早日产业化

       年仅19岁的杨旭是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的一名中职生。2008年,他感受过汶川地震给中国人带来的惨痛记忆,留在他印象里的不仅是山河破碎,还有楼宇坍塌时,人们找不到出口时的慌乱,及因难以逃离而导致伤亡惨重的后果。

       这个想法一直留在杨旭的心里,成为一名中职生后,他和同学们曾做过一个调查:如果灾难来临时,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有85%的学生会选择夺门而出,而在危机情况下,夺门而出面临着看不到路、跑不出去、不知道往哪儿跑、怎么跑等问题。

       杨旭的梦想在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激活,他学习数控专业,这几个月一直在和同学们研究,希望通过自己知识研究出新型的“灾难门把手”,当灾难来临时给逃生的人带来希望。

       这个灾难门把手第一眼看上去和其他门把手没有区别,但它有四个功能,一是带手电筒,并可以快速取下,二是带有投影功能,在陌生区域时可以投影紧急出口路线,适合宾馆、饭店等场所,三是有报警功能,可以通过烟感、煤气感、震感感受到灾难,立刻报警,四是带有GPS功能,可以快速定位位置帮助搜救。

       在这次大赛上,杨旭带着“灾难门把手”参赛,有时要忙到准备到凌晨四点钟。可灾难门把手一亮相立刻吸引了不少眼光,不少评委非常赞赏他的责任心和想法,最终获得了特等奖。

       杨旭说:“我们现在只是做出了第一个产品,希望能继续完善它,早日产业化。”他毕业后希望成为一名创业者。

       另一位获得特等奖的张敬敬看上去是个文文弱弱的小姑娘,殊不知她从初二开始创业,创办漂流瓶外语在线教育,免费时代的用户已经到了4万。如今张敬敬在无锡技师学院学习日语,她的项目可以教授学生英语、韩语、日语。

       在线教育竞争激烈,张敬敬注意到了这是网红经济的时代,为了让自己的项目具有差异化,提高学习效果,她希望自己的老师成为“网红”,在,还请来专业的公司包装老师。目前,已经有多家投资机构邀请她去入驻成立公司,她自己目前月收入也已经超过1万元。

 

想到就做出来,做出来不满意扔掉重头再来

       “市面上大多数仿生机器人叫蜘蛛机器人,我们的机器人相对比较小,而且行进方式与蚂蚁更相似一些,所以叫蚂蚁仿生机器人。”来自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曲景巍这样介绍他们带来的《仿生机器人》项目。该项目凭借对仿生机器人在负重、越障、行进能力等方面的创新,在本届大赛中取得了特等奖的好成绩。

       这个项目从着手到最终出成果,共经历了两次的改版,在每次改版背后,是对现有成果的几十次不断改进。从在众多类型机器人中确定了仿生机器人的研究方向,再到对现有机器人的负重、越障、行进等能力的不断改造提高。这中间,失败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最让我们感到崩溃的是第一代机器人成型之后”。

       当时,离比赛开始仅剩不到一个月时间,“可我们发现,我们设计出的第一版机器人虽然在负重能力上有所提高,越障等行走能力却远远不足,这无疑是失败的。”重复尝试的过程简单枯燥,时间的短缺更是令人焦灼。为找出解决方案,曲景巍和他的团队在实验室里一遍又一遍的进行尝试,“想到就做出来,做出来不满意扔掉重头再来”,仅在找出改进措施的那天里,他们就尝试了三到四种改进方案,当一行人走出实验室时,已是夜里两点。

       平时的劳动成果终于在这次比赛中得到肯定,但对于获得特等奖的成绩,曲景巍却坦言是意料之外。在他看来,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拓宽的眼界,获得启发远比最终成绩来得更重要。而在未来,他们的蚂蚁仿生机器人项目,也将依托其所在的校机器人社团,不断接纳更多有想法的学生,共同对该项目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

       想用技术改变世界的人不止一位,来自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电气专业的朱豪杰想改变人们听到的雷电噪音,于是和同学自费研发了脉冲式高压电弧发生装置,创造出“会唱歌的闪电”。

       本届大赛参赛作品展上,朱豪杰的“大块头”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个底座约0.6米,加上缠绕地1.5米左右的次级线圈,整体装置约2米的作品。当初制作时,要纯手工在PVC管上紧密绕制3300扎。在接近完成的时候,一个队员不小心扯断了漆包线,整个团队几乎崩溃了。但为了精益求精的工艺要求,他们还是重新返工了。“这次学校专门从杭州派了一辆车运送我们的作品。”朱豪杰非常高兴团队的心血得到了最好的呈现。

 

上一条: 全国职业院校挑战杯决赛在福州举办

上一条: 匠心筑梦|大国工匠时代呼唤爱拼搏的职校生

热点新闻 更多



最新新闻 更多

相关新闻